必懂的企業財務比率

企業財務比率種類繁多,能透過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中的不同項目,提供對公司財務表現、優勢與劣勢的洞察。財務比率能衡量一家公司的營運效率、獲利能力與流動性。不同的財務比率用途不同;然而,下列財務比率是最基本且必須理解並納入任何公司財務分析的重要指標。

獲利能力比率

“我們期望所有的事業都能對營收與淨利產生正面影響……獲利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不會進入這門生意。”
― Jeff Bezos

任何企業都必須要能賺錢。獲利的來源是營收扣除各項費用與成本。換言之,成本越低,公司越具成本效益,利潤越高,投資人的回報也越大。要更深入了解獲利品質,就需要將其與營收、成本、費用、資產與股東權益的關係一起衡量。

常見的獲利能力比率包括:

  • 毛利率:毛利佔營收的百分比
  • EBITDA 利潤率: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佔營收的百分比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佔營收的百分比(未扣除非經常性或非核心項目)
  • 淨利率:淨利佔營收的百分比
  • 總資產報酬率 (ROA):衡量資產運用的效率,以淨利除以總資產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計算股東的投資報酬

觀察獲利比率時,需同時比較不同期間的變化與同期數據。若任何利潤率異常偏高或偏低,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一次性或非核心業務相關項目,必須被識別並進行調整。

⚠️ 值得注意的是:獲利不等於現金! 一家公司帳面上可能利潤很高,卻無法履行負債義務。可參考〈衡量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一文。

槓桿比率

負債是推動公司成長與營運的重要財務工具,也能提高股東回報。但債務是一把雙面刃,也可能傷害公司。貸方並不分享公司的盈虧,他們的目標只是收回本金與利息。這對於資本密集型企業尤為重要,因為這類企業常依靠負債投資於資本支出 (CAPEX) 與未來成長。

常見的重要槓桿比率包括:

  • 負債股東權益比 (Debt-to-Equity):衡量公司營運中由負債融資的比例
  • 總負債資本化比 (Total-Debt-to-Capitalization):反映公司財務結構。比率越高,槓桿越大,風險也越高。計算方式為:有息負債 ÷(有息負債 + 股東權益)
  • 利息保障倍數 (Interest Coverage Ratio):衡量公司以獲利支付利息支出的能力。此比率是貸方評估借款人償債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

流動性比率

“營收是虛榮,獲利是理性,但現金才是王道。”

千萬不要將獲利與現金混為一談,尤其當公司營收大部分來自賒銷,而應收帳款數額龐大時。公司有時候可以提升帳面獲利,卻沒有真正增加現金流,這部分超出本文範疇。

評估公司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流動性比率。以下比率對所有產業都非常重要:

  • 流動比率 (Current Ratio):衡量公司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
  • 速動比率 (Quick Ratio):以最具流動性的資產(如現金、約當現金、短期有價證券、應收帳款)除以流動負債。比率越高,表示短期財務狀況越穩健
  •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Days of Sales Outstanding, DSO):衡量公司從銷售到收現金所需的天數。這個指標可與同期營收成長率比較。如果營收大幅成長但應收天數也增加,就需要進一步調查,以全面了解營收品質與公司策略

結語

以上是每個財務分析中應該包含的一些最重要比率。精準的財務比率分析必須建立在完整且整合的財務報表預測分析之上,包括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

然而,利用 Excel 建立動態財務預測分析模型,既耗時又容易出錯。PRJ Analytics 提供雲端財務預測應用程式,不需要使用 Excel,也不用寫任何公式。

👉 歡迎造訪我們的官網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