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 投資股票過度依賴每股盈餘(EPS)!EPS 永遠會是投資討論的一部分,但若將其視為最終衡量標準就是一種錯誤。能夠創造長期股東價值的公司,是那些擁有穩健基本面、具備韌性策略與嚴謹資本配置的企業——而不僅僅是季度「超越預期」的公司。
資本支出越多越好嗎? Oh....答案是否定的。CAPEX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推動成長,但也可能消耗現金卻收效甚微。對我而言,關鍵的問題是:- 公司為什麼要花這筆錢?- 這筆投資能帶來多少未來現金流?- 公司真的有能力把投資執行到位嗎?
銷貨成本與營業費用:沒有人談的財務「障眼法」在銷貨成本與營業費用之間搬移費用並不一定違法——很多時候在會計準則內是「允許」的。但這也正是讓數字變漂亮的手法,卻沒有真正的改善。對分析師與投資人而言,重點是要看穿表面,問自己:真正驅動結果的是什麼?畢竟,財務報表不只是數字,它是一個故事。問題是:你看到的是小說,還是魔術表演?
高價小池塘:為什麼低流動性的股票會讓投資人溺水公司上市是為了利用高估值倍數來取得更便宜的資金,但沒有流動性時,這種「溢價」只是幻象。當低流動性的公司還能幾乎不打折就增發新股,那就是經典紅旗,通常會演變成有毒稀釋、股價崩跌。重點是:大價位、小池塘,對投資人來說不是機會,而是陷阱。
衡量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為什麼獲利不是衡量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為一家公司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可以有不錯的營收與獲利。但你猜怎麼樣?最後還是倒閉了,原因是這些營收與獲利沒能夠快速轉換成現金來履行其義務。換句話說,帳面上的獲利並不等於現金,而現金才是企業用來支付員工、供應商與貸款人的真正貨幣。
為什麼財務預測這麼重要?正確的財務預測與預估必須建立在正確的財務模型之上。若模型錯誤,將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與行動,完全失去財務預測分析的意義。換句話說:「垃圾進,垃圾出。」建立一個詳細且精準的財務模型是一項複雜、耗時且容易出錯的工作,不僅需要撰寫複雜的 Excel 公式,還需要對不同會計項目的交互作用有深入的理解。
過去不能代表未來!?雖然股價受外部變數影響甚大,無法單獨作為未來的指標,但一家公司的歷史經營表現卻是觀察其未來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據。以 IBM 為例,公司在營收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僅靠削減成本維持淨利持平;若沒有真正的策略轉變,這樣的下滑趨勢難以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