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股票過去表現,不能保證它未來的表現。」這句話大家一定都聽過。那麼,公司過去的表現是否能成為其未來表現的強力指標呢?到頭來,一家公司的股價表現,不就是在反映其未來的公司表現嗎?說到底,一切還是歸結到公司的經營績效,股價只是其中的投射,不是嗎?
我們相信,一家公司的歷史股價表現並不能保證其未來的股價走勢,因為影響股價的變數實在太多。然而,我們也相信,公司過去的經營表現確實是衡量它未來經營與管理方式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你很難找到一間經營不善的公司卻能長期維持股價穩定上升。
如果股價是公司經營績效的結果,那麼該如何衡量一間公司的績效呢?財務預測分析正是評估公司績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它能將歷史表現納入考量。例如,一家公司在整體宏觀環境良好的情況下,營收卻持續下滑,它能夠憑空扭轉趨勢嗎?答案是否定的。是的,我說的就是 IBM,而這位 CEO 的確該下台了。
讓我們以 IBM 為例,透過 PRJ Analytics 來分析這家公司。我們不會做任何預測,也不會調整任何假設,只是單純用歷史表現作為示範。
在 2018 到 2021 年間,公司營收逐年下降,正好是在雲端運算與人工智慧快速成長的環境下。2020 與 2021 年的淨利則保持持平。以營收下滑的情況來看,這表現似乎還不算太差。我們繼續深入一點。
來比較一下它的費用與營收。從 2020 到 2021 年,營收下降了 22%,但銷貨成本卻下降了 32%。很明顯,公司能在 2021 年維持大致平穩的淨利,靠的就是削減成本。簡單來說,費用降幅大於營收降幅。
那麼,在沒有任何內部或外部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公司營收會改變下滑趨勢嗎?公司還能再怎麼節省成本?裁員?
毫無疑問,過去的表現不能預測未來的表現。但擁有一個有能力、具備專業知識、並且有過往成績可驗證的管理團隊,卻是評估公司未來表現的極佳方法。如果一家公司能持續達成既定的里程碑與目標,那麼合理推測,它未來數年的趨勢大概率也會延續。
在 PRJ Analytics,我們提供工具,幫助你看清更深層次的洞見,做出更聰明、更具信念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