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

公司的財務報表是一系列已記錄的財務資料,讓讀者能夠從數字面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財務報表主要包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這三份報表彼此互相關聯,但各自涵蓋公司不同、且獨特的面向。

資產負債表提供讀者有關公司當前資源以及資源來源的資訊。它將項目分為三個部分:負債、資產以及股東權益。雖然資產負債表是財務報表的重要組成,但它並不能完整呈現公司的全貌。在閱讀資產負債表時,需要特別注意資產、負債與權益的組成結構。每個產業都有獨特的配置方式。例如,專注於研發的生技公司,不應該像製造業一樣擁有大量固定資產。如果某家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的配置與產業常態差異過大,那就是一個警訊。

其次,要觀察資產的融資來源。它們是透過短期負債、長期負債,還是股東權益來融資?為什麼?理論上,短期資產應該由短期負債來支應,但實務上並非總是如此,尤其在涉及股東協議時更是如此。不過,股東協議的細節已超出本文的範疇。最後,請注意報表上「其他」這類金額龐大的項目。公司通常會將小額項目歸入「其他」類別,但如果這個數字相當可觀,就值得進一步深入了解。甚至,投資人可能會認為某些「其他」項目其實具有實質影響,並將它重新分類,讓其更能反映公司持續經營的情況。

損益表(亦稱為「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或簡稱 P&L),提供公司在特定期間(例如一年、季度)的收入與支出總覽。不論公司是否賺錢,分析損益表的一個好起點,就是觀察獲利與費用之間的趨勢與關係,並與產業常態及景氣循環比較。例如,一家消費零售商在日曆年度的第四季通常會創造最高的營收,而專注於癌症治療的製藥公司則幾乎不受季節性影響。同樣地,要特別注意損益表上的「其他」,尤其是被歸類為非營業或非經常性的項目。它們是否真的屬於非營業或非經常性?需要進一步查證並酌情調整。最後,不要將損益表上的盈利視為公司成功的唯一衡量指標。公司即使帳面獲利,仍可能無法持續經營,這就牽涉到現金流量表。

財務報表的最後一部分是現金流量表,它呈現公司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與流出。現金流量表反映公司實際的現金運轉狀況。正如前面所提,公司即使營收亮眼,若無法及時將收入轉化為現金以支付債務與義務,仍可能倒閉。換句話說,員工領的是現金(想想自己是怎麼拿到薪水的)、銀行要用現金還款、供應商也要收到現金。一些人可能即日收款,有些則在產品或服務交付 180 天後才收款,但最終都必須以現金支付,否則合作就會終止。

三大財務報表彼此緊密整合。例如:公司要完成一筆銷售需要幾天?這涉及損益表的營收與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帳款。公司在該期間實際收到多少銷售現金?那就是期初應收帳款減去期末應收帳款的差額。公司為履行義務而支付多少現金?這涉及現金減少與負債減少。這些例子顯示三份報表如何彼此關聯。

因此,只看財務報表的單一面向,往往會導致片面甚至錯誤的解讀。要進行精確的財務預測分析,必須結合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並整合分析,才能獲得對公司的精準洞察。

在 PRJ Analytics,我們提供工具,幫助你看清更深層次的洞見,做出更聰明、更具信念的決策。

造訪 PRJ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