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8, 2025

我竟然在台積電身上「賠了」5 年——原因在這裡 😳

有位記者問我對最新台灣證交所的當沖交易統計怎麼看:53% 的人「賺錢」,47% 虧損,但總獲利 NT$2,334.9 億,總虧損 NT$5,247.6 億,淨損 NT$2,912.7 億。我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問我? 我是基本面派——可能是你認識裡最不會看圖的人。但記者很堅持。我的簡短答案是:當沖交易在紙上看起來很漂亮,直到「賠付數學」告訴你,誰才是真的拿到錢。

臺灣證交所(2025 年 1–8 月)

  • 53% 當沖交易者「賺」,47%「賠」
  • 總獲利 NT$2,334.9 億 vs 總虧損 NT$5,247.6 億 → 淨損 NT$2,912.7 億
    **白話:**許多小勝,加上少數巨大虧損,→ 負的期望值。

簡單示例(台積電,TSM ADR,2020-10-08 → 2025-10-07)

假設我用 US$1,000,000「模擬資金」做兩個很簡單的技術策略(我知道外面有很多高手用更複雜的策略!):

  1. 開盤買、收盤賣 → 最後變成 US$543,048(−45.7%,未含費用/股息)
  2. 用日內高低的平均價買、收盤賣 → 最後 US$884,011(−11.6%,未含費用/股息)

很刺痛對吧?那如果我不「微調」進出點、只做單純買進持有呢?

買入並持有(收盤到收盤):價格 US$87.80 → US$294.03(+234.9%)
→ US$1,000,000 → 約 US$3,348,861;年化報酬率 ≈ 27.4%(未含股息/費用)。

重點(真話不糖衣)

  • 勝率 ≠ 優勢。 優勢 = 勝率 × 平均獲利 − 失敗率 × 平均虧損。台灣證交所數據顯示:勝率不差,賠付比很差。(P.S. 其他國外交易所的比率可能也差不多。)
  • 波動拖累是真的:幾根大陰棒可以抹平你數月的綠勾勾。
  • 手續費與成交滑點會默默吞噬短週期訊號。

結論

我也喜歡看圖,但技術分析(TA)是「時點」工具;基本分析(FA)是「信念」來源。你可以把 RSI、MACD、布林、費波那契、Ichimoku、成交量都塞到同一張圖上;如果「賠付數學」(扣掉成本後的報酬/風險)是倒過來的,就沒有優勢。台積電的圖再美,也照樣能把當沖交易者洗掉。TA = Timing;FA = Conviction。先弄清楚你買什麼、為什麼買,再來談何時進出。

另一面:如果我真的相信公司、管理層、產業與了解基本面與其未來合理的走勢,願意長期持有——就像台積電——我真的會在意今天多一塊或少一塊買進嗎?

更多的文章:  www.prjanalytics.net/insight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