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剛承諾向 OpenAI 投資高達 1,000 億美元 ——並可能在 3-4 年內收回每一分錢。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博通和超微接下來會支持誰?Anthropic?xAI?國家級 AI 建設?
最新動態
- OpenAI 正在建設 10GW 的 AI 資料中心,使用輝達設備。
- 輝達的投資並非慈善——這確保了優先供應商地位和 OpenAI 資本支出的巨大份額。
- 黃仁勳暗示將在 2025 年出貨 400-500 萬顆 GPU——約為去年出貨量的兩倍——顯示需求正在加速。
- 這創造了一個飛輪效應:輝達投資 → OpenAI 建設 → OpenAI 購買輝達硬體 → 輝達獲利並再投資。
回本計算(概覽)
關鍵數字:
- 每 GW 成本: 500-600 億美元
- 輝達每 GW 份額: 350 億美元
- 毛利率: 約 75%
- 損益平衡點: 3.8GW 部署 → 大約在2028 年中期(現實推進下)。
即使採用保守推進(2026 年 1GW,2027 年 1.5GW,2028 年 2GW),輝達似乎有望在 2028 年中期收回其 1,000 億美元投資。
為何循環有利於輝達
- OpenAI 實際上是透過接受資本向輝達預付硬體費用。
- 輝達鎖定了優先供應和定價權。
- 超出回本點的每個 GW,260 億美元以上的毛利大部分都直接落入利潤。
市場版圖:贏家與壓力點
- 贏家: 輝達、台積電、HBM 供應商、能接觸到此產能的超大規模業者(微軟排第一)。
- 輸家或承壓者: 博通(ASIC 推進)、超微(需要 MI400+ 執行)、任何試圖僅靠價格競爭晶片的業者。
現在的重大問題:博通和超微會支持誰?
輝達剛開出 1,000 億美元支票——迫使競爭對手回應。博通和超微不能只是坐視不理,希望 OpenAI 多元化;他們需要贊助自己的建設:
- Anthropic 或 xAI: 展示部署,證明他們的晶片能在 GPT-4.5/5 級別工作負載下擴展。
- 中立 AI 雲端: 為尋求輝達替代方案的企業資助多供應商運算平台。
- 微軟下一波: 預先資助 MI 系列或 ASIC 產能,以獲得保證的 Azure 部署份額。
- 政府支持的叢集: 與國家 AI 倡議(美國、歐盟、日本)合作,實現供應鏈多元化。
接下來: 輝達剛設定了標準——下一個頭條新聞可能是:「Anthropic 獲得超微和博通 200 億美元資金,建設 MI400 優先超級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