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3, 2025

華爾街的上癮與商業大街的現實 (Wall St. vs. Main Street):低利率、大麥克漢堡與關稅

美國股市看起來就像長期處於糖分亢奮狀態。投資人只要聽到一點降息的風聲就歡呼,但卻忽視了真實生活中的價格正在不斷上升——從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到今年勞動節購物車裡的商品。而如今,川普政府大規模的關稅政策又為成本壓力火上加油。

這正是華爾街的期待與商業大街的現實碰撞的地方。

對低利率的上癮

過去十多年來,低利率就是市場最愛的「毒品」:

  • 估值膨脹: 未來現金流折現率下降,股價自然被機械式地推高。
  • TINA 效應(There Is No Alternative,沒有替代品): 債券報酬率低迷,股票成為唯一選擇。
  • 便宜借貸: 企業能以更低成本舉債,推動庫藏股、併購和資本支出。

問題在於:市場已經習慣央行不斷「餵養」降息,不管基本面如何。股市就像上癮者,渴望下一劑流動性才能繼續往上走。

黏性的通膨:大麥克漢堡測試

聯準會或許表示通膨有在放緩,但日常生活卻告訴我們另一個故事。今天買一份麥當勞 Big Mac 套餐的價格,比幾年前高出許多。食物、房租和服務價格依然頑固,顯示通膨並沒有真正消失。

然而市場卻仍在押注降息,這製造了一個危險的矛盾:

  • 若聯準會太早降息, 可能損害其公信力,並讓通膨預期再度升高。
  • 若聯準會保持強硬, 投資人就會鬧「脾氣」,導致股市下跌。

更令人擔憂的是,任何疲弱的就業報告或經濟數據,如今在華爾街反而被視為「好消息」,因為這會增加市場對聯準會提早降息的期待。這種顛倒的邏輯,正好顯示市場對便宜資金的上癮程度有多深。

這就像一個高血壓病人還要求醫生給他更多糖分。短期的舒緩,卻可能讓長期的病情更加惡化。

關稅與勞動節購物:另一道夾擊

今年的勞動節週末,正是關稅與通膨交會的縮影:

  • 清庫存大拍賣: 零售商急著出清在關稅生效前進口的庫存,將折扣包裝成「勞動節特惠」。
  • 價格基準墊高: 即使有打折,價格仍比往年更高,因為關稅已經抬升了整體供應鏈成本。
  • 消費者負擔上升: 分析師估計,消費者目前已承擔大約 22% 的關稅成本,到十月隨著舊庫存賣完、進口新貨到來,負擔可能攀升到 67%

因此,當股市仍幻想降息帶來的救濟時,消費者卻在收銀台面對更高的帳單——無論是漢堡還是床墊。

更大的圖景

華爾街對低利率的痴迷、主街對黏性通膨的掙扎,以及關稅帶來的額外壓力,正在同時發生。最終形成了一個危險的脫節:

  • 市場只顧著追逐「糖分快感」。
  • 消費者卻要在各方面付出更高的代價。
  • 長期基本面風險逐漸被忽視。

在 PRJ Analytics,我們相信現在正是回歸 基本面財務投射分析 的時刻。與其猜測聯準會何時降息,不如專注於營收、毛利率、資本支出紀律、現金流與產業風險。唯有如此,投資人才能分辨哪些公司具備真正的實力,哪些只是靠政策煙霧撐起股價。

結論

今年勞動節,當華爾街繼續做著降息美夢時,主街卻在為漢堡、衣服、汽車付出更高的代價。關稅推升了成本,通膨依然頑固,聯準會面臨壓力。

股市或許看似對低利率上了癮,但投資人不能也被拖下水。唯一的解藥就是紀律:專注於基本面,而不是下一次的「糖分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