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與 Broadcom 結盟,共同打造自家 AI 晶片,印證了 PRJ Analytics 於九月的預測——AI 革命的下一階段,將由硬體巨頭親自加入運算主權的爭奪戰。
早在 9 月 23 日,PRJ Analytics 發表了 〈Nvidia 對 OpenAI 的 1,000 億美元押注:三年回本,下一個問題是——Broadcom 和 AMD 會支持誰?〉 一文,指出 Nvidia 對 OpenAI 的巨額投資勢必將引發其他晶片廠的戰略回應。
我們當時的問題很直接:
「當 Nvidia 押上 1,000 億美元投資 OpenAI,下一個問題是——Broadcom 和 AMD 會支持誰?」
如今,答案揭曉。 Broadcom 正式與 OpenAI 攜手合作,共同開發 OpenAI 史上第一款 自家 AI 處理器,徹底改寫了 AI 硬體競賽的權力版圖。
根據 Reuters 與《金融時報》報導,OpenAI 將負責 晶片設計與架構,Broadcom 則負責 開發與部署。
這項合作的規模極為龐大:
消息公布後,Broadcom 股價立即跳漲,市場普遍認為此舉將使 Broadcom 從網路與連接元件供應商,正式躍升為 AI 運算核心企業。
此合作背後,反映出三大結構性驅動因素:
Broadcom 長期在網路、連接與晶片設計領域居領導地位,如今更結合自身強項,打造整合式的 運算與連接基礎架構。
這正是 PRJ Analytics 所預見的趨勢:AI 模型開發者與硬體供應商的深度融合,成為新時代的產業主軸。
過去十年,Nvidia 的 GPU 幾乎是 AI 運算的代名詞。但 OpenAI 的新戰略,正式揭開後GPU 時代(Post-GPU Era)的發展——企業將轉向打造 專用型 AI 晶片,而非依賴通用型架構。
這與 Google TPU、Amazon Trainium、Meta MTIA 的邏輯相同:AI 模型與晶片的共設計(co-design)已成為主流。
這意味著:
贏家:
輸家:
自研晶片的路並不平坦。
即使是 Google、Meta 這樣的巨頭,也花了多年時間才讓自家設計與 Nvidia 相抗衡。對 OpenAI 而言,成功關鍵在於 Broadcom 的執行力——能否在效能、能耗與成本間取得完美平衡。 然而,10GW 的建設目標 顯示這不是試驗,而是一場工業級革命。這也代表 Nvidia 對 AI 算力生態的壟斷地位,第一次面臨真正挑戰。
在 AI 的早期,創新意味著「寫出更好的程式碼」。 如今,創新則代表「擁有能執行程式的那台機器」。OpenAI 與 Broadcom 的合作,是一場從「租用算力」到「自建算力」的典範轉移。誰能掌握、優化並自有運算資源,誰就能主導下一個十年。
「AI 淘金熱的贏家,不僅是打造最佳模型的人,更是握有最高效鏟子的那一方。」 如今,OpenAI 與 Broadcom 正在聯手,打造屬於他們的鏟子。